近日,在江西省瑞昌市桂林街道常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挖掘机正在田野中来回作业,调整田块、挖土筑坝,经过培土、压平、起垄……原本窄小狭长的农田变得平整宽阔。这是瑞昌市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的一处缩影。


近年来,瑞昌市紧紧围绕“开放引领、绿色示范、工业强市、实干争先”发展战略,严格按照“保护优先、节约优先”工作方针,坚持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资源,统筹兼顾、精准施策,推动要素保障向质量效益型、资源利用向集约生态型转变,扎实做好“保发展、护资源、优空间、惠民生”各项工作。今年6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瑞昌市榜上有名,奖励土地指标1000亩,江西省仅两个县(市、区)获此殊荣。


守好耕地红线,严保严管是关键。2021年瑞昌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2万亩,涉及13个乡镇36个行政村。为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瑞昌市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场、街道)联合开展打击耕地“非农化”、耕地撂荒等现象,督促抓好整改,确保耕地用于粮食生产。


同时,瑞昌市全面压实各级耕地保护责任,聚焦耕地保护落实于地、落实于责、落实于控。对全市全域永久基本农田进行责任划分,落实待具体地块,各乡(镇、场、街道)对永久基本农田所处位置及范围向社会公告,并设立保护标示牌。压紧压实日常监管责任,加强执法巡查,织密巡查网络,覆盖网格单元1722个,确保耕地保护“无盲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对新增违法乱占耕地建房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严肃处理。积极引导各类建设项目科学选址,加快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优化空间布局,提供规划指引。全市重点项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生项目和集体农用地转集体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严格按照“占水田补水田,占优补优”要求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在瑞昌市自然资源局监管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可通过对视频探头360度转向、焦距缩放等操作开展远程巡查,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实现从“人防”到“技防”,让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开启“智能”引领之路。


2021年,瑞昌市争取1000余万元资金在全省率先建立标准化自然资源监管指挥中心,安装75个高空视频监控点,对全市所有矿山、30余万亩基本农田、重点工业园区等地开展24小时实时监控,形成“天上看、地上查、视频探、群众报、网上管”的全方位管理体系。监管指挥中心建成以来,累计预警195次,指挥中心后端判断处理163次,现场处理预警32次,制止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行为25次。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瑞昌市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节地增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对批而未用地块进行分类梳理,制订消化清单,根据项目清单,坚持每日一报告,一周一调度,分月分批实施销号。制定印发《瑞昌市2021年存量土地消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存量土地全年消化目标、任务、措施、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同时,运用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技术手段,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及时制止违法占用耕地建设或变相侵占耕地行为。加强和规范土地征收、农转用报批、土地收储、土地出让等工作,积极推进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土地消化任务,加快推行工业“标准地”,积极盘活城镇低效用地,推进企业“亩产论英雄”工作,统筹优化各类用地结构和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2019年至2021年,瑞昌累计完成土地消化近7000亩,报批用地面积5200余亩,有效保障了地方经济发展用地需求。(李寅华、张玉周)


责任编辑:徐丽丽